近日,我院洛阳院区髋关节外四科、膝关节外一科护理单元收到了一封贴着邮票的信。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收到手写的信,确实是一件少见的事情。原来是一位韧带重建术患者姚女士写下的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信中,她没有过多描述手术的成功,反而反复提及术后那段最焦虑、最无助的日子。这封信,把大家的记忆拉回了一个月前,那场技术与心灵并重的康复护航。

姚女士因韧带断裂,在接受韧带重建手术后,她认认真真的听过护士的指导,满怀期待地想动动腿时,却惊恐地发现那条腿“不听使唤”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瞬间将她吞噬,“我的腿是不是坏了?”的念头反复盘旋。术后身体的正常反应,在她眼中成了灾难性的信号,焦虑和恐惧像潮水般涌来。要强的姚女士,接受不了现状,表现的很焦虑。在手术后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席世珍护士长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她的情绪,对于韧带重建患者而言,术后早期的心理干预和康复信心建立,与手术技术本身同等重要。
于是席世珍护士长立刻安排主管护士魏玉秀和黄利娟为患者姚女士进行了专业的解释,解除姚女士“未知的恐惧”。清晰的医学知识,像一盏灯,驱散了她心中的迷雾。
在后续的日子里,每当看到她因康复的疼痛或进展缓慢而情绪低落时,护士们总会刻意在她的床边多停留几分钟。有时是聊聊她感兴趣的家常,有时是分享之前类似患者从卧床到重新奔跑的成功案例。“您这么有毅力,也一定可以的!”一句及时的鼓励,一个充满信心的眼神,常常能让她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有一次,姚女士说晚上睡不好,黄利娟护士就为姚女士进行耳穴贴压,帮助姚女士改善睡眠的情况。从一次次耐心地协助她变换体位,到细心调整支具的松紧度;从她疼痛时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遵医嘱采取措施,到夜里查房时为她轻轻掖好被角……这些无声的细节,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告诉她:“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始终在您身边。”
信心,是最好的良药。在医护团队的精准治疗和暖心护理下,姚女士的心态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她从最初的焦虑,变为主动配合,经常鼓励新来的病友。出院时,她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一系列早期康复训练,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这封感谢信,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更是一种鞭策。医学不仅是科学的精准,更是人文的温暖。“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患者的康复之路上,医护人员如同掌灯人,用专业的技术照亮前路,用不变的关怀温暖人心,陪伴每一位患者,从无助走向希望,从病榻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