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我院郑州院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中心完成一例高难度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操作,于国军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身高仅90厘米、体重26公斤的27岁胸廓畸形女性患者实施精准气道管理,保障了手术顺利进行。此次案例展现了我院在困难气道处理领域的卓越技术与多学科协作能力。

特殊病例:罕见体型叠加复杂气道问题
患者为青年女性,因骨骼系统疾病需接受手术治疗,但其身体条件极为特殊:身高90厘米、体重26公斤,伴有严重胸廓畸形,导致心肺功能代偿能力弱,气道解剖结构异常。经术前评估,被认定为“困难气道”高风险等级,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极易出现缺氧、插管失败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精准施策:多技术融合破解麻醉难题
面对挑战,于国军主任团队组织了多次术前讨论,结合胸部正位片、超声气道评估,制定了详尽的麻醉方案。操作中,团队采用“镇静镇痛 保留自主呼吸”的诱导方式,联合可视喉镜、喉麻管局部浸润麻醉技术,逐步突破困难气道,最终成功置入气管导管,建立安全通气路径。整个过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室安全顺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
专家视角:技术为基,人文为本
郑州院区麻醉与围术期一科主诊组长张继洛表示:“此类患者对麻醉医师的技术与心理都是极大考验。我们依托医院骨科麻醉的经验积累,结合围术期医学理念,将精准化、个体化麻醉落到实处。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灵活应变以及团队无缝配合。”他还强调,针对特殊人群的麻醉管理需兼顾技术安全与人文关怀,围术期与患者保持沟通,减轻其焦虑。
学科建设:打造困难气道诊疗高地
我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中心常年聚焦复杂骨科手术的麻醉管理,尤其在严重畸形合并困难气道病例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中心引进先进设备、建立困难气道模拟培训体系,并推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为高风险手术保驾护航。
此次手术麻醉的成功实施,再次凸显了我院在处理极端特殊病例方面的技术实力与人文担当,也为类似患者的临床麻醉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