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与关节感染二科冯卫华主任团队,将“3D打印肱骨病灶及窦道定位导板”应用于血源性骨髓炎手术,成功为1例长期受肱骨骨髓炎困扰的患者实施精准微创清创。术后影像显示,病灶清除彻底、骨槽范围恰到好处,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在保护下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大幅缩短了传统术后制动周期。
“经验开槽”变“毫米级导航”。血源性骨髓炎病灶隐匿、范围弥散,传统手术需凭经验在肱骨上“开大窗”才能彻底清创,再骨折风险高达15%–30%。团队成员术前将患者CT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和手术规划,通过医工结合方式多次讨论设计“病灶开槽导板”和“窦道探针导板”,开槽位置、深度、宽度误差控制在?mm以内,较传统方法减少骨缺损约40%,显著降低再骨折风险。


告别蓝色迷雾,术野高清。以往窦道定位依赖美兰染色,术野蓝染、组织难辨。3D打印导板以“窦道走行—病灶中心”空间坐标为逻辑,术中直接将探针沿导板插入即可精准抵达病灶,全程无需美兰,手术时间由平均120分钟缩短至90分钟,术中出血量减少约30%。
桡神经“零触碰”。针对肱骨中远段“桡神经紧贴骨面”的解剖难点,导板预先标记神经投影线,主刀医生沿导板开槽时与桡神经保持安全距离,术后患者腕关节背伸功能正常,实现“精准清创、零神经损伤”。
我院数字骨科中心医工结合团队通过“数据采集—手术规划—导板设计—云端审核—本地打印”48小时交付,下一步将在股骨、跟骨等多部位骨髓炎手术中推广,并计划联合载药支架,实现“清创-抗菌-骨再生”一体化治疗。此次创新将3D打印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手术路径规划核心”,标志着我院血源性骨髓炎治疗正式迈入“精准、微创、个性化”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