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洛阳春寒未退,80岁李奶奶摔出的“左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髋关节外四科科主任李建明、副主任医师明松林、住院医师王铭增等医护团队迎来了一次特殊挑战——这不是单纯的接骨手术,而是一场对抗贫血、脑梗、糖尿病、高血压的“立体战”。当X光片显示骨折端如坍塌的脚手架,MDT多学科团队亮出“先修路再盖楼”的治疗哲学,用左侧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为高龄患者重建生命通道。

【惊险开局:骨折遇上“三座大山”】
“X光片上骨折端像摔裂的核桃,错位严重且出血量大。”接诊的髋关节外四科科主任李建明形容。更棘手的是,李奶奶血红蛋白骤降、反应迟钝,叠加脑梗、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手术风险极高。“这时候开刀,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或感染。”科主任李建明坦言,“必须先给身体‘打地基’。”
【破局关键:MDT团队“三管齐下”】
1.输血“精准灌溉”
紧急输入4个单位红细胞悬液,24小时内将血红蛋白拉回安全线,同时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为手术筑起“生命防线”。
2.麻醉“绣花功夫”
腰硬联合麻醉 基础强化,将血压波动控制在“心电图式平稳”,既避免脑梗复发,又减少对心肺功能的冲击。
3.营养“靶向喂养”
定制高蛋白流食,蛋白质摄入量按1.2g/kg体重精准计算,加速伤口愈合。
【手术台外的“隐形战场”】
术前,治疗组对骨折部位进行多次牵引复位。“就像给歪斜的房梁做矫正,必须让骨块‘听话’才能打钢钉。”科主任李建明解释。
【核心战役:团队上演“微创芭蕾”】
团队最终选择创伤最小的PFNA髓内钉技术:
1.G型臂X光机透视精准定位,避开血管神经“地下管线”;
2.微创切口导入PFNA髓内钉,30?进针角度确保力学稳定;
3.螺旋刀片锁定骨折块,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固定效果;
通过髓内固定实现“内部支架”效果,手术出血量控制在50ml以内,相当于完成一场心脏支架手术。
【查房时刻:“人体建筑质检员”的突击验收】
术后,记者随髋关节外四科诊疗团队查房时,发现李奶奶正按照康复计划练习抬手康复动作,问及感受,她指着髋关节外四科诊疗团队竖起大拇指。这场“塌方事故”的处置启示录里,写满了现代骨科“既治标更治本”的智慧,以及医患共筑生命支点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