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沉默寡言,是什么让他终于开口说话,又是什么让他的父亲露出了久违的开心笑容?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温暖的康复故事。

2月24日,一位父亲领着一位清瘦的少年走进我院康复院区儿童康复科。少年紧紧跟在父亲身后,眼神中满是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与不安。
经儿童康复科主任万静及主治医师贾佳详细评估发现:少年的母亲在孕早期曾溺水窒息。少年2岁时,家长发现其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却未及时治疗。4岁时,他开始能发出单字音,但直到现在,言语能力依然薄弱,对数字毫无概念,仅能偶尔叫“爸”、“妈”等单字,无法说出完整句子。不仅如此,他不能分辨五官,仅能偶尔听懂简单指令。此外,他也不与小朋友玩耍、协作,叫名字时偶尔才有目光回应,眼神交流甚少。由于各种原因,少年此前从未接受过系统性干预治疗。
少年的父亲在听闻我院儿童康复科的专业口碑后,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万静主任十分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与期待,在详细评估后,为孩子量身定制了精准治疗方案。
经过半个多月的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后,少年开始断断续续用短小的词句与大家交流,会问“这是啥”;听到电话响,会好奇询问“谁打的电话”;他开始与病区其他患儿相聚玩耍;甚至会夸赞护士“好看”、“漂亮”;主动与人说“再见”、“拜拜”。听到别人说话时,他也会跟着模仿,除此以外,他还学会了帮忙关门,脸上也总是洋溢着好奇与快乐的笑容。
病区里,大家都对他的巨大进步赞不绝口:“这孩子进步太大了,简直像换了个人!”少年的父亲欣慰地说:“来这儿真是来对了!”
看到少年的显著变化,儿童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万静主任常说:“拯救一个孩子,幸福三代人。”在这个少年身上,这句话得到了生动体现。
我们期待少年能带来更多惊喜,不断突破自我。这个案例不仅展现了康复医学的强大力量,也提醒我们关注儿童早期发育问题刻不容缓。未来,我院儿童康复科将继续努力,用专业与爱心,帮助更多孩子打破沉默,拥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