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中透着干练,机敏中藏着沉静,这是许多人对她的一致评价。同事们说她“最讲‘精准’,善做‘加法’,不愧业内翘楚!”患者说她“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像福尔摩斯探案!”
她就是我院功能检查中心主任沈素红。

来自“洛阳正骨”的她,登上了国家一级学会领奖台
“从1993年到现在,28个春秋,我一直在功能检查岗位上,见证了科室的发展和医院的发展!”沈素红说。1993年,从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医学院)毕业来到“洛阳正骨”白马寺院区时,超声科只有两个人,仅有的设备就是一台黑白B超和一台心电图机器。如今,医院有东花坛院区、康复院区、郑州院区等,全院从事功能检查的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名,仅洛阳院区就拥有8台彩超、3台肌电图机,肺功能检查、体外冲击波治疗、电生理术中监护等一应俱全,心电图网络系统全院覆盖,令人格外自豪。
身处“洛阳正骨”,屡创超声佳绩。多年来,沈素红专注超声检查和诊断,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6部,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河南省科技成果奖7项。2021年12月3日,在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举办的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沈素红团队完成的“基于可视化超声技术提高肌骨疾病传统疗法精准性的临床应用”喜获二等奖。该研究把超声可视化影像 技术应用于辅助骨伤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使疾病的治疗过程变得可视、可控、安全、精准,大大提高了疾病的疗效,减少了X线的辐射伤害;尤其是在可视化超声辅助骨折闭合复位(整复)的临床应用、在应用中医的整体思路结合西医的解剖及筋膜体系对肌骨系统疾病进行“局部 整体”的针刀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随着该成果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必将对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技术跨越和发展、促进医疗技术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同事和患者口中的她,“细致入微,探案入神”
“我是个做事追求完美的人,既然干了,就干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28年来,从医师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肌骨超声专委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超声分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药学术咨询与评审专家等,沈素红以医者固有的的执着和成就,在业界同行和诸多患者心中留下了一路佳话。
在洛阳市某医院工作的莉莉(化名)说,2016年,其70多岁的母亲在外院切除假性动脉瘤后,两年间一直感觉右上臂至手部疼痛、麻木、灼热、不适,多处就诊、吃了很多营养神经的药物也未见明显效果。一次在听沈主任讲肌骨超声诊断外周神经损伤的课时,联系到母亲的症状,顿有所悟,就很快带其母亲前来做神经超声检查。经沈主任他们仔细检查发现,母亲两年前手术时伤及了上臂正中神经,同时在缝合肱动脉时误将局部正中神经与肱动脉缝在了一起,这样的检查结果,就连临床医生也对肌骨超声的神奇惊讶不已。2天后,医生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了神经与动脉且剪除了神经上的两处手术线头。手术结束后当天,患者即感症状改善了许多。
“某些情况下,超声还可以完美取代X光!”沈素红说。曾有一位28岁的女患者,怀孕6个多月时因摔伤致左腕部肿痛,活动受限。门诊医生考虑其为孕妇,为避免X线检查对胎儿造成的辐射伤害,就带其直接来做了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结果证实了患者左桡骨远端骨折且断端移位成角的判断。随后,临床医生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对骨折进行了手法复位,超声显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行小夹板固定;术后第2天、第7天超声复查均提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患者出院回家休养,直至骨折愈合。

沈素红说,目前,功能检查中心还将超声引导骨折闭合复位应用于股骨、腕骨、掌骨以及鼻骨,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相关的成果。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减少X线损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医保费用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均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