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中心由东花坛院区影像科、郑州院区、康复院区、白马寺院区放射科及骨关节核医学科病房组成,现有各级医学工作者126名,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2名,硕士15名,拥有30余台先进的影像学设备,检查手段齐全,开展影像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服务。

影像中心人员复杂,岗位众多,工作烦碎,劳动强度大,影像中心全体同仁能够认真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各个岗位,中午不下班,晚上加班到11点,想方设法、加班加点为患者提供服务,尽量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平均每年检查及治疗住院患者38万人次。影像中心坚持每天早晨科内疑难病例读片活动,努力提高大家的诊断水平,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坚持每周三下午院内疑难病会诊制度,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解决病痛。
积极开展新技术,并多次引入先进设备,2001年引进全省第一台1.5T高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2008年引进全国第一台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2009年与台湾合作引进红外热融合成像技术,2009年引进的全国第一台负重位MRI等,多项技术及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11年,影像中心成立骨关节核医学科病房,是全国首个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积极开展各项新业务、新技术,尤其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结合中医治疗距骨局灶性坏死、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风湿类疾病、滑膜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各种无菌性严重及多发性骨转移瘤等骨科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多项成果,该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17年,影像中心成立了河南省骨科影像专科联盟,是医院医联体下的首个专科联盟基地,共有下属200多个联盟单位,积极开展远程会诊,三级分诊等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为医联体及专科联盟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像中心连续多年获得先进科室称号,主要成员分别担任多个国家级学会委员职务,省级学会主委、副主委,市级学会主委、副主委及委员职务,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近年来影像中心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在研课题8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3项,获得厅局级科技成果2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