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年后,我院小儿骨伤中心完成首例可延长髓内针,治疗儿童成骨不全。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种因基因异常而影响结缔组织合成的疾病。其大多数类型是由编码I型胶原的基因突变所致,其临床特征包括:骨骼脆性增加、骨质疏松、牙齿发育异常、蓝巩膜、关节松弛和脊柱侧凸等。成骨不全症常为散发,文献报道成骨不全症的发病率为1/25000至1/10000。因钢板固定后因应力改变面近两端的髓腔,钢板两端易再骨折等问题。
最早用于截骨矫形后内固定的髓内钉均为固定长度,但随着患儿生长发育,骨骼长度超出髓内钉的长度,失去髓内钉保护的骨骼容易再次骨折,因而需要反复手术更换髓内钉。
可延长髓内针经股骨大转子内缘进入股骨髓腔,透视下内芯钉远端螺纹部分经股骨远端骺板固定于股骨远端骨骺,外套钉近端的螺纹部分固定于股骨大转子骨骺内缘,所有的螺纹部分均不超越骺板,避免了骺板损伤以及骺板骨桥的形成;随着骨骼的生长,固定于远、近两端骨骺的内芯钉和外套钉会随之分别向两侧移动,即内芯钉和外套钉重叠部分减少,髓内钉相应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