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等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挤压其他血管和脑细胞从而造成损伤。约占卒中的10%—25%。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是大脑供血的血管被堵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坏死。约占卒中的75%—90%。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脑卒中可防可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等。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症状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借助“中风120”和BEFAST口诀来快速识别。

怎么预防脑卒中?
1.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自我筛查,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酗酒、超重与肥胖、不健康生活习惯,和其他可能导致卒中的疾病等。

2.控制血压:35岁以上应每年进行血压监测1次,高血压患者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3.控制血糖: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有卒中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
4.控制血脂:每3-6个月测定血脂1次。
5.戒烟
6.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7.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多样化,能量和营养摄入合理,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饮酒。
8.科学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参加3-4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有益的健身运动。
9.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心梗、房颤、外周动脉疾病等。
面对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们需要掌握快速识别的方法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脑卒中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
(声明:本文仅做科普,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脑卒中的识别及诊疗专家共识、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州院区脊柱外一科:吴晓阳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主要从事脊柱外科、脊柱微创外科的临床工作;擅长颈、肩、腰、腿痛疾病的诊治,在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脊柱感染、脊柱畸形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