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风湿科的患者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激素,这一部分的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缺乏维生素D,甚至合并骨质疏松,那么往往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实际上,通过常规对风湿病患者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检测中,发现很多的年轻患者也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而且目前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正确合理补充维生素D显得极其重要。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属固醇类衍生物,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类固醇激素,1,25-二羟基维生素D是其在体内活性形式,主要包括维生素D2及维生素D3,是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在临床上,我们通常是测定血清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水平来判断机体是否缺乏维生素D。血清25-OH-D的正常范围值在30-100ng/ml,一般认为低于这个范围就称为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促进身体生长、骨骼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保持肌力,促进骨骼矿化,预防和治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促进小肠对磷的吸收,治疗慢性低磷血症。此外维生素D利于免疫调节,可能的机制是维生素D可以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能够调节淋巴细胞的活性、种类等,通过调节作用可以使人体更好地识别正常组织和异常组织包括细菌、病毒等,识别人体异常组织后,可以作用于免疫系统。
维生素D除了强健骨骼、调节免疫功能外,还有其他益处:降低肿瘤风险;可以调节血压,增强心脏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预防糖尿病;改善情绪。
哪些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D?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大部分时间在室内的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肥胖儿童;肤色较深人群;消化系统吸收障碍,如乳糜泻,克罗恩病等;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人群;服用抗癫痫药的人群。
如何补充维生素D?
1、合理晒太阳:最简单、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日光照射。可于清晨或傍晚适度晒太阳。成年人每天日晒时间以30分钟~1小时为宜;婴幼儿和儿童皮肤娇嫩,时间可缩短至15~30分钟;老年人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能暴晒。晒太阳时要裸露前臂、双手、小腿等部位,皮肤要充分暴露在阳光下,不要隔着玻璃或者衣服晒太阳,不戴帽子或打伞遮阳、不擦防晒霜,使皮肤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维生素D3,然后身体再将维生素D3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被机体利用。
2、通过食物补充:在缺乏日照的地方或季节,不能得到充分的日光照射,可以通过食物来补充。自然界中富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如鸡肝、鸭肝、猪肝、牛肝、羊肝、鱼肝油等;富含油脂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鳗鱼等;蛋黄;全脂奶、奶酪和奶油;蘑菇;以及水果、蔬菜,比如樱桃、番石榴、红椒、黄椒、柿子、草莓、橘子等。
3、口服维生素D制剂:补充维生素D的原则是:缺乏者需要补,不缺就不需要额外补充。儿童、妊娠女性、老人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婴儿、孕妇、乳母及老年人),应据情况予以维生素D制剂补充约400~800U/d。健康儿童每天补充400单位即可;成人(含孕妇、哺乳期女性)每天需400~600IU;对于超过65岁的老年人,每天可以补充600单位;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50岁及以上人群建议每天摄入维生素D800~1200IU。美国风湿协会推荐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每日补充800-1000IU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清钙、血清磷、24h尿钙、血清25(OH)D以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避免由于药物过量引起高钙血症或、高尿钙的和低甲状旁腺素血症的发生,引起维生素D中毒(血清25(OH)D>224μg/L(560nmol/L)。
柳维 主治医师